敬拜探知

證道搜尋






撰文/ 谭子舜牧师

你问恩福人:「圣餐有何意义?」他很可能会说:「记念主为我们受死。」
此标准答案所言甚是,却又非全然正确,原因是圣经对圣餐的描述委实太丰富①,我们很难单用一句话便论尽箇中含义,好像友堂宣道会北角堂②便清楚教育其会众圣餐有七个意义:

对很多福音派教会而言,以「记念主受死」为守圣餐目的是一回事,但在具体实践时,守圣餐好些时候却变成信徒个人的「认罪会」—为过往一个月所积存的罪疚来一次「每月清货」。当然,在耶稣面前悔改认罪是正当不过,但当月復月、年復年,它成为圣餐的「独孤一味」时,恐怕我们便错过了耶稣设立圣餐的这场盛宴了。
不过,事情可能在默默改变中。
未知各位有否留意近月我们曾唱一首对恩福来说是较为陌生的圣餐诗—「同享主餐」呢?这首诗歌的歌词捨弃了那些耶稣受死时「血淋淋」的意象;也刻意没有运用一
种忧怨悔疚的音调和意态;相反,整首诗歌给人一种温暖、亲密与积极的感觉,其中要描述的主题便是「肢体相爱、彼此合一」这个从圣餐礼体现出来的教会观。哥林多前书十一章十七至三十四节是这种圣餐神学的主要根据经文,作者保罗要处理的是当时哥林多教会在圣餐时有人只顾自己「饮饱食醉」③,而冷待了其中一些清贫的弟兄姊妹,以至「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飢饿,那个酒醉。」(20–21节)对保罗来说,耶稣基督在十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是超越人间一切因种族、性别、阶级、文化、社会地位而生的隔阂,所以任何人误把圣餐反过来变成一种分门别类的社交活动是对福音的严重扭曲,由是之故,当他劝勉信徒在守主餐时要「分辨是主的身体」时,这个「身体」所指的很可能不是「圣餐饼」,而是「教会」本身。
的而且确,世人难免因彼此的差异而分门别类、互相排斥,唯有我们靠着基督的大爱,我们才有机会真正践行谦卑、仁爱、捨己与合一,而圣餐可说便是主内合一的最具体呈现,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因着他/她的财富、学识、社会地位、外貌、年龄、性别或伤健程度而获得有份于进前来领受饼杯的资格,他们之所以能领受基督的身体和血,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和人在信心里的回应,这是上帝给予世人最公平的拯救之道。
当你下次领受圣餐时,请你不忘看一看身边跟你同领主餐的肢体,他/她对你来说或许陌生,甚或不甚可爱,但当记得本来也不甚可爱的自己也是这样蒙受基督之爱时,或许你便更能欣赏这个属神的群体,然后由衷地唱:「天父因祂爱子,使我们成一体,在主爱里吃祂的饼喝祂的杯。」

註:
① 有关圣餐设立的经文有四段,包括:马太福音二十六章二十六至三十节、马可福音十四章二十二至二十六节、路加福音二十二章十五至二十节及
哥林多前书十一章十七至三十四节,它们合起来被称为Institution Narratives。另外,参考经文还可以包括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三十节、约翰福音
六章二十二至五十九节和哥林多前书十章十六至十七节。
② 宣道会北角堂崇拜委员会编撰(2000),宣道会北角堂崇拜手册,香港:宣道出版社,页20–21。
③ 详情可浏览本堂网页,按入证道集(sermon_powerpoint.php?pkey=1274&pg=5&sermon_powerpoint_
cat=&sermon_powerpoint_year=2013&sermon_powerpoint_month=09),收听笔者于2013年9月的一次讲道录音—哥林多前书系列
(十六):主餐齐享.肚饿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