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一家人

證道搜尋




Ada師母書
與《牧者的翱翔》的三段 對話筆記

一次過把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 的封筆之作《The Pastor: A Memoir》 (牧者的翱翔:畢德生的40個牧養筆記)中英兩本書雀躍的取到手上平排而讀。

只把書中起首精髓的推薦序看畢,已立時有多處的共鳴及提醒(引文):
* 牧職是屬靈的親職。
* 牧者要做的兩件事情:帶領人們敬拜、禱告及傳講上帝的話。真的敬拜是將心給主、委身愛祂,而不只唱歌、舉手;真正的禱告是與上帝親近、求祂喜悅,而不是叨絮自己的願望去指揮祂。
* 要小心ABC 的巴比倫文化Attendance, Building, Cash。上帝要心靈誠實的敬拜,教會要出席人數;上帝要人謙卑自潔,教會要豪華會堂;上帝要憐憫貧窮人,教會要大批金錢收入。
* 原來牧師不是一個指向身份的名詞,而是表述神不斷在他/她身上陶造的動詞 。

相信必定會像追讀小說般完成這本書。

母親的歌謠和故事(第三章 )
在巴士上看到這章時涙光閃在眼簾,是因為看到畢牧師的母親如此堅定的服事心志? 還是自己作為三個男孩的母親再一次深感作母親的呼召?抑或是期盼其他基督徒母親同様得著在靈裡影響孩子的呼召?

熱情和愛使一個母親無畏地在無數星期日的晚上,自己帶著一個小男孩(年幼的畢牧師)走到鄉下,在清一色大老粗的伐木工人和礦工中,講述一個又一個神的故事,帶領唱著一首又一首聖詩。在那些夜裡,年幼的畢牧師聽到一生最精彩的講道。但更重要的是孩子愛神愛人的生命,就在那些童年的夜裡被塑造出來。在一個又一個只見到功課默書、測驗考試的晚上,我再次看到作母親的呼召。

父親的肉店(第四章
現在社會追求的是陡峭的學習曲線(steep learning curve ),從小我也一直在這線中努力攀行。但如畢牧師所經歷的一樣,近十年,主一直要我學的是陡峭捨棄學習的曲線(a steep unlearning curve)。 三次的椎間盤突出叫體力一直減退,很多時都有心無力;加上在家及教會服事中的各様限制下,很多時我都訓練自己捨棄學習,或更貼切的是捨棄深入計劃及放下即時行動。這學習當然對我很艱難,但也在明白「我必須放下,才能認識到工作的是神,不是我;神的工作,是我往後將行走的人生路的中心。」(the unlearning that was necessary to clear the ground for learning that God at work- not I-was the centre of the way I was going to be living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在開始看《牧者的翱翔》的同一天,我在一本很舊的母會詩集中看到一首詩歌叫《但願耶穌的美麗從我顯現》,標題為1996年夏令會主題曲。很簡單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二十多前當我唱這歌時,應不會像今天如此深感這禱告背後要願意被主破碎(從前我更不會用這些字眼)的痛及徹㡳順服的呼召。

但願耶穌的美麗從我顯現,
耶穌所有清潔、溫柔與甘甜。
求你用你聖靈,前來煉我性情,
直至耶穌的美麗從我顯現。

中文詩歌應該只有第一段的翻譯,但英文版本《Let the beauty of Jesus be seen in me》有第二及第三節,歌詞繼續進深的豐富,禱告美而精,特別第三節像是把我內心的話譜出來了。

Let the beauty of Jesus be seen in me,
All His wonderful passion and purity;
O Thou Spirit divine, May I truly be Thine
Till the beauty of Jesus be seen in me.

Let my wonderful Saviour be seen in me,
His amazing compassion and constancy;
His great love is my goal, By His Spirit’s control
Till me wonderful Saviour be seen in me.

Let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be seen in me,
Grant me grace all sufficient that I may be
True and faithful each day, Ev’ry step of the way.
Pointing souls to the Saviour on Calvary.

墓窖長老教會(第十六章
初入牧職的畢牧師到達新工場「長老會君王堂」時(後來成為他一直牧養三十多年的教會),是在家中的地下室開始聚會。當時教會的年輕人感覺上教會就像躲到地下墓穴中的初代基督徒。畢牧師藉此情景分享了他心中的 「何為教會」? 教會就是天國在死亡國度內的殖民地Church is a colony of heaven in the country of death,我從未想像可以如此貼切創意地明白教會。

畢牧師洞見路加筆下兩個誕生的故事:路加福音的耶穌降生和使徒行傳的教會誕生,幾乎是平衡的。聖靈感孕瑪利亞生了耶穌,而教會亦在聖靈感孕下出生。由耶穌的故事(福音書)到教會的故事(使徒行傳),路加都不是在編寫教會藍圖、事奉指南手冊、事工報告等。使徒行傳是一篇故事,詳細道出初代教會成為教會所走過的路。畢牧師的重點是:故事不是一部可以複製的劇本,教會不是一套套發展計劃書和課程,而一個一個獨特的故事。

經畢牧師點醒——何為教會?我眼前見到是一個立體4D、充滿生命力又滿有無限可能的教會——基督的身體。耶穌的故事交織你我生命的故事,一起經歷聖靈在我們各弟兄姊妹身上的更新陶造。父呀! 每一天,弟兄姊妹雖在不同的故事中為不同的肢體,但求耶穌的故事再次激勵我們,叫每一位曾與你故事相遇的,都願意忠心在這死亡國度中活出基督,帶領更多的人殖民天國。亞們。

撰文/黎麥美華師母Ada(更多分享:www.heisgo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