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探知

證道搜尋




選文/丘子彬傳道 

說起一堂多址,我聯想到2001年恩福堂的建堂籌款活動。

昔日籌款活動的高潮是《神同在》敬拜音樂會—由吳秉堅、梁沃厚兩位在恩福多年經驗的敬拜隊領班,並當時新加入恩福堂的倫國平牧師指揮,率領過百人的大詩班。經過多月練習,到獻唱的一刻,大家那種高漲、激昂的心情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只有盡情投入的唱和彈奏才能抒發心裡的情感!

恩福中心入伙已差不多十年,當年參與《神同在》敬拜音樂會的弟兄姊妹至今仍十分懷緬,回味無窮。大家回想的時候,確實有「神同在」的(主觀)感受,到底為何有這種感受呢?由美國基督徒音樂人唐蒙恩(Don Moen)編製的《神同在》(God With Us)於1993年推出後備受各方好評,更在美國基督教樂壇的「金鴿獎」①贏得「最佳音樂劇」(Best Musical)殊榮。

《神同在》之風往後數年席捲香港,更有一群活躍於本地基督教樂壇的基督徒因而受啟發而組成了神同在使團,翻譯了廣東歌詞②,在本港大小教會舉行多場《神同在》敬拜音樂會,並於1999年邀請唐蒙恩來港於紅磡體育館主領大型敬拜音樂會《主美好》(《God Is Good》)。

《神同在》一詞成為許多基督徒的鼓勵。整張《神同在》專輯由二十一首詩歌組成③,分別有如《祢的信實廣大》(《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
等人人熟悉的傳統詩歌,也有如《歡欣》(《GiveThanks》)等由唐蒙恩及其他人創作的現代詩歌;選曲亦經過精心的設計,為要參與者(不論是現場或聆聽專輯)都「經歷到神極其寬宏大量的心意……在祂的臨在裡面……祂永遠與我們同在…透過感人的旁述,激勵人心的見證,與及最好的現代和傳統詩歌,你會得到鼓勵並被帶進一個更深層體現的敬拜當中」。

自古以來,音樂與人的情感有莫大關連。音樂不單是抒發人感情的出口,更是一種「語言」、一種溝通方式,被人所接收。然而,音樂不是進入我們負責語言及邏輯思考的左腦,而是進入我們負責音樂與情感的右腦,所以能直接觸動我們的情感,觸摸我們的心靈,從而留下恆久的回憶。

《神同在》組曲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以一連串為人所喜愛,並由不同樂曲④觸摸聆聽者心靈達一小時之久,隨之帶來深刻並持久的記憶。當日參與《神同在》敬拜音樂會詩班、敬拜隊事奉的眾弟兄姊妹更是連續數個月的時間沉浸在這些詩歌當中,所以更為振奮,體驗更深。毋容置異,音樂的力量是大的,而神也樂於聆聽及使用音樂⑤,不過我們還需知道,音樂不是基督教的專利。

事實上,世上的宗教都有屬於它們的音樂⑥。當今樂壇亦有不少作曲、作詞、歌手來自不同宗教信仰,或佛教,或無神論,或帶非正統神學的基督教信念⑦。若我們細聽,不難發現它們帶著一些信息,其可怕之處正是這些都直接經右腦進入心靈,一不留神就會默默接受其信念或價值觀,我們必須小心!不經不覺,恩福堂建堂籌款音樂會已事隔十三年了。我們深信恩福堂所走的路是合乎神心意的,其中弟兄姊妹亦是忠心跟隨主耶穌的門徒,神是與我們同在的。

不過,無論是面對未來的一堂多址計劃,或是現時牧養上的挑戰,以及社會道德淪亡的威脅,我們都比十三年前更需要《神同在》的精神。但願弟兄姊妹互相勉勵,「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以各樣的智慧,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再次經歷「神同在」!



註:
① Gospel Music Association Dove Awards(GMADove Awards),中文譯名為福音音樂協會金鴿獎,簡稱Dove Awards 或金鴿獎,是福音音樂界上最高榮譽的獎項之一,相等於美國樂壇的格林美獎。
② 台灣在此之前已推出國語歌詞的《神同在》專輯。
③ 其中有七首詩歌被編成兩首組合曲(Medley),另有一首重演。
④ 包括抒情的《渴想靠近主》(《I Want to Be WhereYou Are》)、激昂的《權能榮美》(《Let There BeGlory and Honor and Praises》)、鼓勵性的《奮力勇闖》(《Be Strong and Take Courage》)、興奮的《讚美基督》(《Celebrate, Jesus》)、安慰盼望的《神是我所依》(《God Will Make a Way》)等。
⑤ 聖經遍佈有關音樂的蹤影及教導,如出15:1-21、歷上25、詩108、詩150、太26:30、徒16:25、啟5:9等。
⑥ 本地三指鋼琴家黃愛恩博士在美國修讀民族音樂博士課程的時候,教授就指出全世界與音樂關係最密切的是各個民族宗教。在學習過程中,她也需要聆聽各種宗教的音樂,親身感受音樂帶來的屬靈試練。
⑦ 正統神學信念必需堅持「聖經無誤」、「神創造萬物」、「基督是完全的人、完全的神」、「三位一體」、「世人都有罪」、「基督贖罪」、「基督復活」、「基督再來」等。